回顾 | 张锐:“互联网+”大赛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促进
创新创业协会 吉林建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2022-04-10 18:52
“互联网+”大赛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促进
1、高等教育改革方向
1.1社会组织对大学生人才的深层需求
1.2当前教育体系与社会需求的关键偏差
2、融合“互联网+大赛”的高等教育体系升级模型
2.1 基于大赛评审指标驱动高阶能力优化
2.2 基于大赛任务构建完备教育价值链
张锐:
教育部国创计划专家组副组长;
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促进会副理事长;
华为等三百多家行业龙头和上市公司特聘专家;
一百余所高校企业导师。
通过互联网+大赛的评审文件整理,将300余项的指标体系进行系统性梳理后,总结评委专家对参赛项目路演文本报告和阐述答辩内容的核心评价模型。
此模型在“互联网+”大赛高教主赛道和职教赛道,通过商业、团队、创新、就业、引领教育这五个一级评审指标来进行重点关注。
● 商业维度
通过市场规模、业绩预测、客户数量三个角度来考虑创业项目未来上市的可能性。
1
市场规模中,潜在市场规模达1000亿以上的为优异,300亿以上的为优秀。
2
业绩预测中以越接近IPO上市条件的,集合创业板、科创板两个组合,项目三年内可达年营收3亿元以上,且连续两年累计净利润可达5000万以上的为优异级,三年内营收达1亿元以上,且连续2年累计利润1000万以上的为优秀。
3
客户数量,尤其是活跃用户数量更是商业维度中的重要指标。第一年可达百万级,第二年可达到千万级为优异;第二年达到百万级,第三年可达千万级为优秀。
1
创业团队的历史成就,最有效的是对曾经的商业项目成果整合提炼和充分展现;未进行过商业项目,则需要将原先参加的多方协作的活动策划、组织等进行整合展现。另外高层次竞赛的获奖也是团队成就的另一种有效体现途径。
2
现场表现能力,主要体现为超长的勤奋与意志,优秀的语言表达与人格魅力,优秀的商业思维能力,复杂任务执行能力这四个方面。通过阐述在创业中现陷入绝境及突破困难的真实案例。
3
协作团队的背景,展示学术专家和企业专家是如何为项目进行实质性支持的2件案例,如何在协作团队帮助下,明显推动了创业项目进程。
● 创新维度
产品技术创新优势或潜在优势领先行业2年以上;
影响模式创新优势或潜在优势领先行业2年以上;
生产模式创新优势或潜在优势领先行业2年以上。
其中产品技术的领先优势最为重要,当满足产品技术创新优势时,均为优异;只满足其他2种创新优势时为优秀。
● 就业维度
公司专职人员的3年规划,及生产、营销人员的详细规划。产业的上下游就业群体也可进行整合叙述。3年内达到1000人优异、500人以上为优秀。
● 引领教育维度
如何展现教育内涵价值,如何来促进“四新”学科教育。如何通过案例来展现自身提升创新创业精神与综合能力或者带动周边人来展现的。如何有效推动产教研融合,如何将最新科研成果进行转化。
此模型在“互联网+”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上又通过项目团队、实效性、可持续性、创新性、引领教育、带动就业、公益性这个角度去进行重点关注。
● 项目团队
更加看重公益活动经历和奉献精神。协作团队还需额外补充如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供销社等特定部门的政界专家。
●实效性
主要体现在为帮扶对象创造价值的能力。
经济效益:微观层面对帮扶个体增收与致富的促进;宏观层面对乡村振兴、地方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微观、宏观二者皆具备优异,存在其一优秀。
社会效益:促进就业创业、促进科技进步、促进教育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促进医疗卫生、促进社会稳定、形成示范效应。七者满足其二为优异,覆盖一项为优秀。
● 可持续性
为自身创造价值能力的体现。考察重点与主赛道的商业能力展现一样,但在针对公益组第一阶段时可考虑从外部机构的捐赠和补贴,第二阶段要从自我造血的商业模式开展。
● 创新性
比主赛道的条件要宽松一些,其产品技术、营销模式、生产模式的创新优势或潜在优势行业的要求相对领先就可。
● 带动就业
与主赛道相似的模式进行。
● 引领教育
突出展现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 公益性
设定项目实效利润用于公益的合理比例,
确保自身可持续性和公益性的均衡协同。
责任编辑:王晓初、郭柏希
校审:王晓初
校对:刘新宇、陈彤彤
图文排版:李鑫萱
图文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