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天华杯”全国大学生建筑设计大赛
一、竞赛主题:身体与空间
二、主题阐释:身体与空间的关系在建筑设计中往往被简化成教条化和抽象性的功能。此时,每一个”具体”的身体为了融入总体架构之中,必然需要做出牺牲,原有个体的本能被压抑,身体的差异性被抹煞。身体在逻辑链条的重压之下被异化和规训,成为保证空间系统机器顺畅运转的零件,沦落成预设秩序的囚徒。
在诸多建筑绘图中,作为配景被置入的身体的面貌是模糊的、雷同的甚至只是一个个“剪影”,空间中的他(她、它)们被描摹成扁平化和失语的“摆设人”, 只不过是设计者所构筑空间的臆想主体和附属之物。
请在城市某个隐蔽的角落里为自己和自己所熟悉的一些人(宠物)设想一个迷你型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人和宠物的总数不超过8个,可以创造一个新的空间或改造现有空间)。
在这个空间里,每一个人(宠物)的身体特征包括性别、 年龄、高矮、胖瘦、喜憎、职业、习惯、信仰、癖好、缺陷、行为都得到充分地尊重与考量。
通过精细化的操作,设计者需要构想出专属于某些特定身体的空间、深掘受限空间的使用潜能并以某种有张力的绘图形式呈露出来。
三、评审团介绍
评审委员会主席:
李晓峰(《新建筑》杂志社主编)
本届大赛命题人:
魏春雨(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评审团其他成员:
李保峰(《新建筑》杂志社社长)
谭刚毅(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
万谦(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赵逵(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程世丹(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
周超(原榀建筑事务所主持人)
桂学文(中南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
陆晓明(武汉市建筑设计院院总建筑师)
刘珩(南沙原创建筑设计工作室主持人)
郝卫东(北方绿野建筑设计公司董事长)
冯江(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王绍森(厦门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鲁安东(南京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张建涛(郑州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赞助商代表建筑师
四、奖项设置
一等奖 1 名
15000 元 & 获奖证书
二等奖 2 名
10000 元 & 获奖证书
三等奖 3 名
5000 元 & 获奖证书
优秀奖 10 名
获奖证书
五、报名方式
1.线下报名
选手在路演现场填写纸质报名表进行报名;
2. 线上报名
在大赛公邮下载报名表,填写并以附件的形式发送至大赛组委会邮箱进行报名,邮件标题为“ART&TECH 选手报名表”;
六、参赛对象
1·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环境设计等相关专业的在校本科生及研究生;
2· 个人参赛或至多不超过 6 个人(含 6 人)团队参赛,团队指导老师不超过2 名。
七、版权声明
参赛者拥有参赛作品的版权,但所有作品的展览权、汇编权归承办组织A+U 基地所有,所有作品发行权归赞助商公司及承办组织 A+U 基地所共有,选手不得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另投他处。参赛资料一律不退还,请参赛选手自留备份。参加竞赛的小组或个人同意并遵守本竞赛通知的内容及竞赛规则,本次竞赛的最终解释权为大赛组委会所有。
八、组织机构
主办方:共青团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华中科技大学学生会
承办方: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承办组织: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分团委、学生会 A+U 基地
协办方: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其他参与院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安徽建筑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福州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南昌大学、南京大学、青岛理工大学、厦门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深圳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
支持媒体:“知筑导航”、“archrace”、“ArcWinner”、“专筑”、“建筑学院”、“建道筑格ArchiDogs”、“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大建规学院”
特别支持媒体:《新建筑》
合作单位: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新建筑 华中科技大学 2020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