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单内赛事 | 2022年(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预通知
2022/03/03

各相关院校、省(自治区直辖市)赛区、省级直报或省级跨省赛区: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我国高校面向本科生最早的赛事之一,自2008年开赛至2019年,一直由教育部高校与计算机相关教指委等或独立或联合主办。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服务。此赛目前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赛事之一。


2022年(第15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由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参赛对象为2022年在校的所有中国本科生和来华留学生。大赛以三级竞赛形式开展,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国家级决赛(简称“国赛”)。国赛只接受省(自治区直辖市)级赛区,省级直报或省级跨省赛区上推的参赛作品。


2022年大赛分设15个类(组),分别是:

(1)软件应用与开发;

(2)微课与教学辅助;

(3)物联网应用;

(4)大数据应用;

(5)人工智能应用;

(6)信息可视化设计;

(7)数媒静态设计(普通组);

(8)数媒静态设计专业组;

(9)数媒动漫与短片(普通组);

(10)数媒动漫与短片专业组;

(11)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普通组);

(12)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

(13)计算机音乐创作(普通组);

(14)计算机音乐创作专业组;

(15)国际生“学汉语,写汉字”赛项。


2022年大赛数媒类与计算机音乐创作类作品的主题是“学汉语用汉字,弘扬汉语言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之二)。


大赛决赛共组合为6个赛区:

(1)大数据应用/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普通组)/国际生赛项;上海;东华大学;7.17-7.21

(2)软件应用与开发/数媒静态设计(普通组);济南;山东大学;7.22-7.26

(3)微课与教学辅助/数媒静态设计专业组;沈阳;东北大学;7.27-7.31

(4)物联网应用/数媒动漫与短片专业组;厦门;厦门大学;8.15-8.19

(5)人工智能应用/数媒动漫与短片(普通组);南京;江苏省计算机学会/东南大学;8.20-8.24

(6)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专业组/计算机音乐创作(普通组)/计算机音乐创作专业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音乐学院;8.25-8.29


大赛要求包括:所有类(组)的每一件参赛作品,必须是参赛者在本届大赛期间(2021.7.1-2022.6.30)完成的原创作品;与2021.7.1之前展出、获奖或完成的作品雷同的作者的前期作品,均不得参赛;参赛作品的版权必须属于参赛者,不得侵权;作品不得在本大赛的类(组)间一稿多投。


大赛将根据国家疫情防控的许可,或线上答辩线上评审,或线上答辩线下评审,或线下答辩线下评审。


请根据大赛相关章程要求,积极组织学生参赛,并对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及参赛的经费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大赛历史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简称“大赛”或 4C)启筹于 2007 年,始创于 2008 年,已经举办了 14 届68 场赛事。第一届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指委独立发起主办;从第三届开始,理工类计算机教指委参与主办;从第五届开始,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也参与主办;从第 13 届开始,根据教育部高教司的相关通知,大赛由北京语言大学聘请的有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等大学的教师组成的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组织委员会主办。


大赛组委会的相应机构,由相关高校、相关部门、承办单位相关人员等组成。


此外,2011 年-2016 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参与了主办;2017 年,中国高教学会参与了主办;2018 年,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参与了主办。


目前,大赛是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榜单的赛事之一(榜单第 1 名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大赛国赛的参赛对象覆盖中国大陆高等院校中所有专业的当年在校本科生(包括来华留学生)。


大赛每年举办一次,国赛决赛时间在当年 7 月中旬至 8 月下旬。


大赛前提和目标

“三安全”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前提,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和人身安全。政治安全,是指大赛竞赛的内容和竞赛管理,要符合现行的宪法、法律和法规;经济安全,是指所有往来的经费委托承办院校处理,财务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制度;人身安全,是指现场决赛期间,务必保证参与者的人身安全。参与者包括参赛选手、指导教师、竞赛评委,以及与大赛相关的志愿者等其他人员。


“三服务”是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办赛目标和发展愿景,具体包括:(1)为就业能力提升服务,即为满足学生社会就业(含深造)的需要服务;(2)为专业能力提升服务,即为满足学生本身专业相关课程实践的需要服务;(3)为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服务,即为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需要服务。


大赛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本科阶段计算机技术应用“第一课堂”理论学习之后进行实践的一种形式,是大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大赛旨在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2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满足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需要服务,为满足学生社会就业的需要服务,最根本是为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团队合作意识、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跨学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服务。


通过大赛这种计算机教学实践形式,可展示师生的教与学成果,最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09 竞赛环境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非营利的、公益性的、科技型的群众活动。大赛的生命线与遵从的原则是“三公”,即公开、公平、公正。公平、公正是灵魂和基础,公开是保证公平、公正的保障。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建有章程,操作规范。自 2009 年开始,连续 13 年每年出版一本参赛指南(内容包括大赛通知、大赛章程、大赛组委会、大赛内容与分类、国赛决赛承办单位管理、参赛事项、奖项设置、违规作品处理、作品评比与评比委员规范、获奖作品的研讨、获奖作品选登等),均是由正规出版社正式出版。这种通过正式出版参赛指南以利于社会监督、检验赛事的做法,是目前全国所有 200 多个面向大学生的竞赛所仅有。


10 竞赛对象和分类

(1)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国赛参赛对象,是中国大陆高等院校中所有专业的当年在校本科生(包括来华留学生,即国际生),重点是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


(2)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竞赛内容目前分设:软件应用与开发、微课与教学辅助、物联网应用、大数据应用、人工智能应用、信息可视化设计、数媒静态设计、数媒动漫与短片、数媒游戏与交互设计、计算机音乐创作等类别,以及国际生“学汉语,写汉字”赛项。


其中,计算机音乐创作类竞赛,是我国大陆开设最早的、面向大学生进行计算机音乐创作的国家级赛事。



11 大赛现况

大赛以三级竞赛形式开展,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国家级决赛。学校初赛、省级复赛(包括省市赛、跨省区域赛和省级直报赛区的选拔赛)可自行、独立组织。省级赛原则上由各省的计算机学会、省计算机教学研究会、省计算机教指委或省教育厅(市教委)主办。

由省教育厅一级参与或继续主办省级选拔赛的有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安徽、福建、山东、湖南、广东、海南、四川、云南、甘肃、新疆等。


要求校级初赛上推省级赛的比例不能高于参加校级赛有效作品数的 50%,省级赛上推国赛的比例不能高于参加省级赛有效作品数的 30%。


省级赛的奖项由省级赛组委会自行设置。建议省级赛一等奖作品数不高于参加省级赛有效作品数的10%,二等奖不高于 20%,三等奖 30-40%。


大赛信息发布网站:

http://www.jsjds.com.cn



信息来源:大学生学科竞赛

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返回]